日元一度贬值至149,如何用外汇CFD投资
2024-10-13 00:00uSMART

在10月4日的纽约外汇市场上,美元对主要货币普遍上涨,美元兑日元一度升至1美元兑149日元区间,创下约一个半月来的最高水平。主要原因是,受到9月美国就业数据的影响,市场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的降息步伐将会放缓。

《日本经济新闻》指出,从6月底到8月底,日元对美元汇率上涨了约16日元。升值幅度是亚洲金融危机尾声的1998年(25日元)以来最大的一次。主因是围绕日元买卖供需“拉锯”的变化,日本国内的企业开始将海外资金回流到日本,日本的人寿保险企业也开始为应对日元升值而有意识地汇率对冲等,多种日元买入因素叠加在一起。

日元是全球交易量第三的国际货币,也是全球三大避险货币之一。日元汇率波动备受全球金融市场关注,日元汇率大幅波动将对日本经济以及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2022年以来,随着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日元进入快速贬值通道。

日元贬值回顾

2022年3月以来,伴随美联储激进加息,日元持续快速贬值,本轮日元贬值已达到近20年来最严重的水平。日元汇率由2022年3月初的115至贬值至7月末的133,贬值幅度高达15.7%,远超同期亚洲其他货币,引发国际市场关注。9月22日,日元汇率跌破145.9后,日本央行24年来首次干预外汇市场。但干预实际效果有限,日元汇率短暂反弹后继续大幅贬值。10月21日, 日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50关口后大幅拉升,最终收报147,振幅达3.84%。进入2022年11月,由于美联储加息速度放缓,日元汇率开始回升,但波动幅度仍较大, 11月日元涨幅达7.16%。2022年12月20日,日本央行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上限从0.25%调整为0.5%,日元大幅升值,上升至130附近,当日涨幅3.8%。12月日元仍持续上涨,月涨幅为5.03%

日元走势变化的因素

  1. 收紧货币政策预期落空美联储的加息步伐和货币政策取向会直接影响美元走势,进而影响日元汇率。 2021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推动美元大幅走强,导致日元贬值。
  2. 美日利差扩大当美日利差扩大时,海外资金倾向流出日本,不利日元。
  3. 日本经济增长疲弱美国经济复苏强劲,相对于日本经济表现更佳,也给美元带来支撑。 而日本经济增长疲弱,加剧了日元贬值压力

然而,日元贬值对外汇CFD有一定的利好

1.做空日元获利

如果交易者预测到日元贬值并通过外汇CFD进行做空日元的交易,他们可能从中获利。例如,交易者可以在USD/JPY(美元/日元)货币对上买入美元(做多USD/JPY),随着日元贬值,美元相对于日元升值,这样他们就能从汇率的差额中获利。

2.杠杆效应放大收益

外汇CFD通常提供杠杆,意味着交易者可以用较少的资金控制更大的头寸。在日元贬值的趋势中,杠杆可以放大交易者的收益。如果交易者判断准确,杠杆可以让小幅的汇率波动产生较大的盈利。

3.套利机会

当日元贬值时,日本的利率通常维持在低位。交易者可以通过“套利交易”(Carry Trade)获利,即借入低利率货币(日元)并投资于高利率货币,从而从利差中获利。这在外汇CFD中也可以实现,尤其是对冲基金和机构投资者可能会利用这种策略。

4.避险需求增加

日元贬值可能导致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尤其是当全球经济处于波动状态时。外汇CFD允许交易者通过做空日元,或者通过多元化的货币对进行避险,从而在日元贬值的环境下获得对冲风险的机会。

 

如何在uSMART上进行投资交易:

登入uSMART SG APP之后,从页面最右上方点击选择「搜索」,输入标的代码,如「FXY」,可进入详情页了解交易详情和历史走势,点击右下角「交易」,选择「买入/卖出」功能,最后填写交易条件后送出订单即可;图片操作指引如下:

来源:uSMART SG

 

追踪我们

Twitter, Instagram, YouTube TikTok 追踪我们,查阅更多实时财经市场资讯。

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uSMART投资社群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体验uSMART?点击下方图片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我们在撰写这篇文章时,基于我们的内部研究和可靠的公开信息来源。尽管我们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采取了所有合理的注意事项,但我们不保证本文中的信息准确或完整,并对事实错误或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我们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我们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判断。我们及我们各自的董事、高管或员工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

这些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您的投资面临投资风险,包括收入和资本损失。过去的业绩数据以及本文中使用的任何预测或预测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

此广告未经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审查。